鞍山市钢铁服务业协会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聚焦 > 正文
从“极限施压”到“动态平衡”—— 中美贸易冲突的短期震荡与长期变局

文章来源:鞍山市钢铁服务业协会        日期: 2025-04-22 16:05:10.0        浏览 6 次

核心观点: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成为全球关注度最高的事件,根据最新情况来看,美国总统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达130%的关税,并对其他国家实施普遍的10%最低关税。而中方态度非常坚定,对美国加征同等税率。

本文研究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意图,主要的核心逻辑是 经济保护主义+政治投机+战略重构,包括经济意图、政治意图及战略意图。但事实上,关税政策存在明显的矛盾,短期提振了特定群体的利益,长期却可能加剧滞胀、削弱美国自身全球竞争力。叠加特朗普频率过高、间隔过短地更换政策和转变态度,因此本文认为虽然关税政策短期不会被撤回,但关税税率仍有较大的谈判空间。并且后续若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或特朗普民调支持率大幅下降后,高关税环境或有缓解的可能性。但若政策持续,全球贸易体系或将加速向碎片化演变,新兴市场可能受益于产业链转移,全球整体经济效率损失却难以避免。

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不同税率下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从多家机构的预测来看,在不同的关税情形下,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均受到负向冲击,如果对其他国家实施20%的普遍关税和对中国征收60%的关税,对经济冲击影响最大。如果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经济意图来看,根据前瞻服务416日发布的《每日图鉴》分析,从拉弗曲线来计算,一定的关税税率下美国能增加税收收入,但过高的关税税率会导致税基萎缩,税收收入反而下降。综合考虑认为最终中美谈判的结果或保留对华征收40%-50%的税率。

并且何时开启谈判,谈判的时机不同也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三种情形:若2025年中开启谈判,中美贸易战缓和,中美经济影响较小;若2025年底开启谈判,中美或已技术脱钩,地缘经济重塑格局已现;若持续僵持,中国长效机制加速形成,全球治理格局改变。但不论如何,近两年国内GDP增速均会有所下滑,预计2025年中国GDP增速为4.5%2026年中国GDP增速为4.2%


正文:

(一)近期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中方态度坚定,美国对中国关税高达167%

近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成为全球关注度最高的事件。根据最新情况来看,美国总统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达130%的关税,部分商品甚至征收高达245%的关税,并对其他国家实施普遍的10%最低关税。中方态度非常坚定,对美国加征同等税率,中国反制后对美国征收的关税达147.6%,目前中美在经贸领域的激烈博弈。

事实上,之前市场有观点认为如果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维持36个月的话,那全球经济都将进入衰退。随即特朗普宣布暂停了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又对汽车、电子芯片等行业进行了关税豁免。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接近疫情时期高峰,主要源于特朗普频率过高、间隔过短地更换政策和转变态度,结合下文分析的关于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意图以及目前市场普遍的观点,本文认为虽然关税政策短期不会被撤回,但关税税率仍有较大的谈判空间。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在对部分国家关税取消、对部分行业关税豁免以及与各国达成协议后降低关税后,最终美国的有效税率或将达10.2%,比特朗普第二次上任之前高出7.7个百分点。根据Allianz发布的研究报告《Economic Outlook 2025-26: Managing uncertainty》,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税率预计将降至73%,包括了一些行业性关税豁免和后续可能达成的谈判协议。

(二)特朗普政策反复无常,未来不确定性因素仍存

通过分析特朗普加征关税的目的,中美双方或均不会轻易让步,我们预计短期内高关税环境还将维持。

1)经济意图:保护主义与产业回流

关于征收关税,目前认为最直接的意图是通过关税收入缓解财政压力,间接为债务扩张提供缓冲,即美式化债。目前在高利率的环境下,美国财政压力较大,特朗普政府后续还将实施对内减税政策,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关税收入被视为填补缺口的手段。

特朗普多次强调通过关税迫使跨国企业将生产链迁回美国,以创造就业并重振制造业。例如,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旨在削弱外国车企竞争力,促使企业在美国本土建厂。目前诺华、强生等跨国药企宣布在美扩建工厂。同时,特朗普认为关税可通过抬高进口商品成本,降低进口依赖,从而缩小美国贸易逆差。对华加征的累计税率高达145%,部分商品征收高达245%的关税,如注射器针头,试图通过极限施压减少中国商品对美出口。特朗普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钢铁、铝、半导体、药品等战略性行业加征关税或启动232调查,旨在确保美国供应链自主性,减少对华依赖。包括针对中国原料药的调查,从而削弱中国CDMO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2)政治意图:选举策略与国内博弈

关税政策直接服务于特朗普的选民群体,即白人蓝领工人和农业州。通过承诺促进制造业回流和反移民,向选民强化美国优先形象。事实上关税会导致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上升,但短期内物价回升不明显,且大部分选民对经济学知识一知半解,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承诺仍能满足选民群体的需求。

除了满足选民,关税还被用作谈判筹码,迫使贸易伙伴让步。对加拿大钢铝和汽车加征关税后,加拿大被迫采取反制但同步推出豁免政策以缓和矛盾。对中国高调宣称245%关税,意图迫使中方主动谈判。

3)战略意图: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特朗普政府通过所谓的对等关税机制打破WTO框架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对所有国家都征收10%的基准关税,在美墨加协定(USMCA)中设置美国成分认证机制,试图以双边谈判取代多边规则,重塑有利于美国的贸易秩序。

关税政策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对中国分阶段加税并取消小额包裹豁免,旨在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和出口扩张。目前,中国已经是承受关税压力最大的国家。

总的来说,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核心逻辑是 经济保护主义+政治投机+战略重构,但事实上,关税政策存在明显的矛盾,短期提振了特定群体的利益,长期却可能加剧滞胀、削弱美国自身全球竞争力。后续若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或特朗普民调支持率大幅下降后,高关税环境或有缓解的可能性。但若政策持续,全球贸易体系或将加速向碎片化演变,新兴市场可能受益于产业链转移,全球整体经济效率损失却难以避免。

(三)中美何时开启谈判?最终预计保留加征关税40%-50%对中国经济影响如何?

目前特朗普关税意图昭然若揭,他一直强调关税政策是永久性的,因为如果企业认为关税是暂时的,就没办法促使生产迁回美国,因此尽管存在政治压力和市场动荡的可能性,特朗普都不太可能太快撤回关税政策,但关税税率或有一定的谈判空间。

如果从经济意图来看的话,根据前瞻服务416日发布的《每日图鉴》分析,从拉弗曲线来计算,一定的关税税率下美国能增加税收收入,但过高的关税税率会导致税基萎缩,税收收入反而下降。经计算,如果美国对华征收54%的关税,税收收入将达到较高水平,如果再加征,税收收入将明显下降,并不符合特朗普想要通过税收解决财政危机的意图。并且综合多家机构的预测来看,在不同的关税情形下,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均受到负向冲击,如果对其他国家实施20%的普遍关税和对中国征收60%的关税,对经济冲击影响最大。

综上来看,后续需关注中美何时开启谈判,考虑到特朗普的经济意图和战略意图,预计最终谈判结果为对华仍保留40-50%的关税。我们假设了三种可能的情景,一是若年中开始谈判对经济的影响,二是若年底开始谈判对经济的影响,三是若持续僵局对经济的影响。

1)年中开始谈判:中美贸易战缓和,中美经济影响较小

目前特朗普对除了中国以外的75国开启了“90天谈判窗口,因此20257月之前,即便中美直接贸易或明显脱钩,但转口贸易和替代贸易或仍将持续,叠加抢出口驱动,国内出口韧性较强。若中美在年中开始谈判,大国博弈格局有望趋缓,美对中最终关税税率保留在40%-50%的水平,对其他国家所谓对等关税继续延缓的情况下,预计2025年出口增速下滑5%,对2025GDP影响0.6个百分点(华西证券,历史视角下的美国关税分析:经济与资产影响)。

2)年底开始谈判:中美或已技术脱钩,地缘经济重塑格局已现

如果中美谈判拖到年底,则会对全球经济呈现出多维度、分阶段的复杂态势,最直接的影响是美国通胀压力加剧,根据多家机构综合预计,美国CPI回升至4%,欧元区赤字率突破3%(KKRFlash Macro Update),中国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全球工业品价格面临上行压力。

引发连锁反应,地缘经济重塑,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 墨西哥取代中国成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中美技术脱钩,全球半导体30%的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跨国企业被迫转移产能,但良品率下降和成本上升导致效率受到打击。预计2025年出口增速下滑8%,对2025GDP影响1.2个百分点(华西证券,历史视角下的美国关税分析:经济与资产影响)。

3)持续僵持:中国长效机制加速形成,全球治理格局改变

如果对抗格局长期持续,将导致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下降,WTO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量将萎缩2.3%。美国方面,如果75国并未轻易让步,美债接盘失败,流动性危机爆发,美元信用将严重受损,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跌破55%,维系全球霸权地位的成本也将攀升。而中国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能被迫提速,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升至6.5%"一带一路"贸易占比提升至35%(前瞻服务,《每日图鉴》),长效机制加速形成,全球治理格局有所改变,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基调。

但从2025年和2026GDP来看,即便国内刺激性政策促使消费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但出口的下行仍然使得GDP逐年下滑,预计2026年中国GDP增速为4.2%Allianz, Economic Outlook 2025-26: Managing uncertainty)。

来源:我的钢铁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德邻e钢”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esteel,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